河南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 農產品品牌優勢顯現
2009-04-14
來源: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分散經營的千家萬戶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農戶經營規模偏小與農業專業化、規;l展的矛盾日益凸顯,并成為農業生產力再上新臺階的重要制約因素。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河南充分發揮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的資源、產業優勢,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走出了一條符合河南實際的農業產業化道路,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中西部省份的前列,并成為國人名符其實的“糧倉”和“廚房”。
一、發展現狀
。ㄒ唬┊a業化基地建設快速推進
各地各部門以“兩個基地建設”為重點,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把農業產業化與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推進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著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中、龍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強化產業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為主的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和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豫東平原奶業養殖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京廣鐵路沿線瘦肉型豬、豫北肉雞、豫南水禽等一批優勢農業產業帶。如新鄉的優質麥、湯陰和臨潁的食品、淇縣的肉雞、潢川的水禽、孟州的玉米加工、靈寶的果汁加工、永城的面粉產業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全省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9102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8473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覆蓋全省的龍頭企業群體。
。ǘ堫^企業實力逐步壯大
全省11674個農業產業化組織中,屬龍頭企業帶動型的5724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421家;有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3家,省重點龍頭企業343家,市重點龍頭企業1200多家。2007年底,全省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450萬噸,居全國第1位;肉類、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別達到578萬噸、255萬噸,分別增長18%和47.5%。河南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速凍食品生產基地,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和60%;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調味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化,2007年河南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2000億元以上,位居全國第二;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為6.3%,占中部的32.1%。龍頭企業的實力增強之后,通過大力推進農產品專業化、規;、標準化生產,加快了農業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整體素質。目前全省74%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或者與有關科研院所有固定的聯系;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部設立了研發機構,年投入技術創新經費近10億元;70%通過了國家或國際有關組織的質量、環保、安全衛生等管理體系認證;部分龍頭企業還建立了農產品產地、質量、等級標識和可追溯制度,組織和帶動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
。ㄈ┺r產品的品牌優勢開始顯現
通過扶持龍頭企業,河南創出了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名牌農產品,如“華英”鴨、“大用”雞、“金苑”面粉、“三全凌”湯圓、“思念”水餃、“蓮花”味精、“雙匯”火腿腸等等。雙匯集團年屠宰生豬能力達到1500萬頭、銷售冷鮮肉及肉制品180多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華英集團年加工肉鴨能力達到8000萬只,居世界第一;白象集團年產方便面50億包,居全國第三;金星集團年產啤酒150萬噸,進入全國四強。思念速凍食品進入沃爾瑪全球采購系統;大用、永達成為麥當勞、肯德基的主要供應商。中國肉類協會首次在全行業開展“中國肉類工業影響力品牌”評審活動,河南7個品牌榜上有名,占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國家商務部評出的2006年“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河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4家入選,占河南全部入選品牌的一半;目前河南有16家企業的19種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稱號,占全省“中國名牌”總數的60%。
。ㄋ模┊a業化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目前,全省與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形成相對穩定利益關系的種植業基地面積達5617萬畝,養殖基地養畜量6666萬頭、養禽量72493萬只;有1022萬農戶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進入市場,占農村總戶數的51%,戶均從中增收1025元。從各地情況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是通過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簽訂訂單,實行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或優惠價,以降低市場風險,保障農民增收。2007年全省農業產業化訂單合同成交額達226億元。其次,通過采取利潤返還、股份分紅等形式,促進農民增收。全省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的聯結方式中,合作、股份制的占43%。三是通過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使一部分農民直接進入龍頭企業務工,還使許多農民直接參與到運輸、營銷環節經營活動中,增加了收入。目前全省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從業人數達到575萬人。
。ㄎ澹耙M來、走出去”步伐加快
隨著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河南農產品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區位優勢吸引了一大批省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來豫投資,建立農產品基地,如華龍、三鹿、蒙牛、光明、匯源、金鑼、光友、正虹等,為河南農業產業化增添了新的發展動力。省內的龍頭企業也著眼全國的資源、資金與市場,加快走出去步伐,除一批企業在其他省份建立基地外,天冠集團與蓮花集團還走出國門。天冠集團與老撾計劃與投資委員會簽約,在該國甘蒙省投資種植木薯和加工;蓮花集團在尼日利亞獨資建立分公司,使公司近一半的產品出口國外。同時,河南龍頭企業還積極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為在更高層次上參與競爭打造融資平臺。近兩年,周口的輔仁集團、許昌的眾品公司、南陽的新野紡織、鄭州的思念和三全,均在國內外證券市場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近20多億元。雙匯集團與全球實力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美國高盛集團簽訂國有股權轉讓協議,使國有資產增值4倍。
二、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
。ㄒ唬┺r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少,輻射帶動力不強
除雙匯、蓮花、三全、思念等企業外,全省大部分龍頭企業規模還不夠大,產品質量檔次較低,與農業生產和消費大省的地位不相稱。據統計,山東省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達11268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884家,被列入全國重點龍頭企業44家,而河南分別只有9102家、287家和23家,且絕大多數企業的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品質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產品不多,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不多,銷往省外、國外的產品不多。加之龍頭企業生產的產品,大多以鮮(活)貨、原材料、粗加工品出售為主,致使產品銷售市場的半徑不大,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
|
|
|